当前位置: 首页 > 网络安全 > 正文

网络安全一周安全头条(2023.09.04-2023.09.10)

【来源: | 发布日期:2023-09-11 】

1.网信办发布算法备案,亚运会网络整治启动

国家网信办发布第二批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,2023年首批27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项目正式立项。"清朗·2023年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"专项行动公布首批典型案例,"清朗·杭州亚运会和亚残运会网络环境整治"专项行动同步启动。此外,第52次《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》发布,2023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将于9月11-17日举行,绿盟科技也召开了以"数智赋能新未来"为主题的智慧安全大会。


2.成为顶级CISO必备的五大核心素养

根据Gartner研究,顶级CISO具备五大核心素养:持续关注新技术趋势,保持专业前瞻性;合理分配工作时间,善于对非核心任务说“不”;主动与业务部门建立关系,理解企业运营需求;准确把握企业风险偏好,制定有效防护策略;积极推动数字化变革,将安全融入业务发展。这些素养使CISO能从技术管理者转型为战略领导者,更好地平衡安全与业务发展。


3.数字信任落地的三大关键要素

将数字信任从目标变为现实需解决三大核心问题:明确责任主体,设立首席信任官或专门治理机构统筹管理;建立量化指标,通过KPI/KRI等可衡量标准跟踪数字信任建设成效;保障资金投入,将数字信任纳入预算体系,视其为增强品牌价值和竞争优势的战略投资。通过这三个关键步骤,组织可将数字信任转化为可衡量、可管理的具体实践。


4.ChatGPT的七个"邪恶孪生"揭示AI安全新威胁

网络安全领域正面临新型AI威胁,已出现七种恶意ChatGPT变种:WormGPT(无道德限制的代码生成)、FraudGPT(高级欺诈工具)、PoisonGPT(虚假信息传播)、Evil-GPT(低价恶意软件制作)、XXXGPT(定制化攻击服务)、Wolf GPT(加密恶意软件创建)和DarkBART(暗网专用AI)。这些工具能生成恶意代码、网络钓鱼邮件和虚假信息,且具有匿名性和低成本特点。防护建议包括:加强基础安全措施、审查AI服务商背景、培训员工正确使用AI工具,以及部署防信息泄露的安全系统。


5.警惕三类高发网络攻击,网警提示加强防护

当前需重点防范三类主要网络攻击:DDoS攻击通过海量数据包耗尽服务器资源导致服务瘫痪;网络勒索病毒通过邮件、木马等形式诱骗点击,加密锁定用户数据;僵尸网络通过病毒感染控制大量主机窃取数据。网警提醒各用网单位应增强防范意识,提升技术防护能力,及时修补漏洞,从逻辑和规则层面筑牢安全防线。


6.网络安全网格:企业必须了解的十大核心问题

网络安全网格是Gartner提出的分布式安全架构,通过基于身份的可组合安全方法实现灵活扩展的安全控制。其核心价值在于将安全控制点贴近被保护资产,解决传统边界防护的不足。该架构强调"受控分散"和"统一可见性"原则,能与零信任理念协同,通过AI技术增强威胁检测与响应能力。实施挑战包括架构复杂性和集成难度,但能有效优化安全投资,适用于数据泄露防护、数字化转型等场景。


7.国家网信办重拳出击:知网14款App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被罚5000万

国家网信办经查实知网三家运营主体的14款App存在多项违法处理个人信息行为后,于9月1日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其作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、罚款5000万元的网络安全审查相关行政处罚。


8.勒索软件防护的六个常见误区与改进建议

企业在防护勒索软件时常犯六个关键错误:仅从技术视角评估风险而忽视业务影响、缺乏真实的防护能力测试、将防护视为纯技术工作而忽略人为因素、重响应轻预防、过度依赖数据备份却忽视其局限性、以及过度追求复杂方案而忽略漏洞管理及访问控制等基础安全措施。有效防护需从业务视角量化风险,定期开展红队演练,强化员工培训,并构建涵盖预防、检测、响应的多层次防御体系。


9.数据安全义务不可违!多家企业涉事领罚

《数据安全法》施行近两年来,江苏公安网安部门加大执法力度,累计办理336起相关行政案件。曝光的五起案例中,涉及医学检验、科技、不动产登记、医药等多个领域的企业,均存在未建立数据安全管理制度、未采取防护技术措施、系统存在安全漏洞等未履行数据安全保护义务的行为。相关企业分别被予以行政警告、罚款或责令限期改正,警方提醒重要数据泄露危害重大,后续将持续强化监管,筑牢数据安全屏障。


10.网络安全实战对抗:漏洞利用特点与全维度防护建议

某大型网络安全攻防演练中,nday漏洞仍是攻击主力,0day和1day漏洞占比上升,办公OA类软件与边界网络产品成漏洞挖掘重点。演练暴露企业存在未修复已知漏洞、软件供应链防护不足等问题,也呈现云场景新攻击路径等趋势。绿盟科技针对性提出企业优化第三方产品审计、强化人员安全意识等建议,软件厂商需推进安全左移,同时强调运维终端安全与企业安全运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。